第4章 迁坟

仲夏说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仲夏说龙:风水日记最新章节!

    说到出手阔绰的客人,有三成是为阳宅选址而来,剩下七成几乎都是看阴宅的墓葬风水。

    这么说可能有点绝对,但中国人确实舍得在墓葬上花钱。过去,权贵人家无论阳宅还是阴宅,都会请风水先生仔细勘察,但平民百姓由于经济原因,在阳宅上没法对风水太讲究。

    比如某人的家安在陡峭的山坡之下,别说风水先生,就连普通人也看得出那里下雨容易滑坡,不易居住。可是要迁居,必须得另购一块土地,再买木料、请工人,对积蓄微薄的平民百姓来说,很难负担这笔开支,于是只好继续住下去。

    而选阴宅不同,阴宅大多在深山僻野,土地惊人地便宜,许多地方还是无主之地,这就有了请风水先生的余地,加上中国人历来相信,谁家祖坟葬得好,子孙必然有出息,当然就非常看重墓葬风水,毕竟,人对后代的期望总是高于自己本身。

    关于这点,我专门请教过周师傅,我问:“一座坟墓的位置,真能影响后世子孙的发达吗?”

    周师傅点头:“有影响。”

    我追问:“那到底是个什么原理?阳宅风水能影响人我理解,阳宅里的风、水和光照对人体健康很重要,可是这阴宅…;…;坟墓跟活人离得那么远,它怎么能左右人发不发达呢?”

    周师傅说:“这个用嘴巴说不好理解,以后你经历多些,慢慢就明白了。”

    后来,果然遇到一个迁坟的大委托,客户是位姓王的商人,50多岁,衣冠楚楚,一副儒商的派头,说想帮自己去世的母亲迁坟,看能否与父亲合葬。

    所谓大委托,是因为这位王先生要迁的坟不在广东,而在广西,需要跨省过去处理。一般来说,我们不爱接这种跨省的工作,因为店里就我和周师傅两个人(表叔平常在香港,偶尔回来查下账),有点走不开,再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广西也未必就没有看风水的人才,何必千里迢迢来广东找人?

    要知道风水是门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风水先生不仅得了解当地的地形地势(否则怎么知道哪里风水好),还要掌握当地的温度、湿度变化,特别是对一些当地独有的气候现象,必须了然于胸,才不至于在风水选址时犯下错误。你看,一连提到三个“当地”,可知本地风水师在这方面具备了多大的先天优势。

    然而,王先生却坚持要请周师傅去,从周师傅对他的态度来看,两人似乎以前相识,加上他开出的价码很优厚,周师傅很快答应了,我也乐得出去见识一回。

    在飞机上,王先生向我们道出委托背后的故事。

    原来,王先生祖上是南宁下辖一个村庄的地主,他父母人在南宁,属于知识分子,村里土改后祖上的地被分了精光,夫妻俩索性留在城里。王先生7岁时父亲去世,族亲过来将他父亲遗骸接回老家安葬,王先生母亲便独自留在城里将孩子抚养长大。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王先生考上大学,后来被公派到加拿大留学,回国后进入邮政系统,90年代下海从商发展得还不错,现在是加拿大、国内两头跑。

    一年前,王先生的母亲去世,他将母亲骨灰带回老家准备与父亲合葬,这才发现村里有个奇怪的习俗:新逝者要先在山林里埋放一年,之后才能落葬。

    王先生自小生长在城市,对村里习俗一概不知,母亲临终前又没提过这事,想来想去他也没其他办法,只能入乡随俗地答应了。

    母亲的骨灰按族亲的要求,埋放在了指定地点,一年后王先生再次打电话回老家,提起父母合葬的事。

    这回,族亲们却一口拒绝,他们说请教过风水先生,王先生父亲已下葬50年,又葬在家族墓群,如果要让王先生母亲与其合葬,必须重新破土,会破坏整个墓群的风水,进而影响整个家族的气运,他们建议王先生不要再惊动母亲的骨灰,反正整个家族都留在当地,骨灰埋放在那边,不会有人擅自打扰。

    王先生听到这话气得要命,自从一年前回乡,他对那些赶来攀亲的“亲戚”从没亏待过,想不到如今一个简单的父母合葬,竟被他们用这种借口阻挠,而那些受过他恩惠的族亲,也没有一个站出来打抱不平。

    王先生心里很不舒服,他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表示母亲的骨灰埋在那里肯定不行,必须要迁出来好好下葬,而首选就是夫妻合葬,但如果确实影响风水,他也不勉强,可以为母亲另择一块墓地,不过必须由他自己带去的风水先生看过才作数。

    我听到王先生这句话,眼皮子忍不住一跳,这哪是让我们迁坟啊,这是去赴鸿门宴吧?难怪他出那么高的价钱请我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要跟那边的风水先生较劲,这份差事可不好干!

    周师傅戴着墨镜不动声色地听着,看上去好像不怎么担心,我也不知道他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胸有成竹,反正我心里是七上八下,一个劲祈祷明天在人家的地盘上,千万别被人用拖鞋打出来。

    到达南宁机场,王先生公司的车已经等在外面,2辆suv,加上我和周师傅共8人,浩浩荡荡地开往王先生老家。

    汽车一路往北,穿过吴圩镇,进入南宁市,过了邕江,到达思陇镇,以为差不多到了,没想到车又继续往乡里走,马路边人烟稀少,放眼看去除了山就是田,除了田就是山。

    我正感慨,这种山沟沟还能走出王先生那样有学识又有钱的老板,前面传来司机的声音:“老板,到了。”

    我们陆续下车,车停在一个窄路口,两名50多岁的男女站在那向我们招手。王先生过去跟他们打招呼,介绍说那是他的族亲,十七哥和十七嫂。

    夫妇俩看上去还算面善,听说周师傅和我的身份后,也没有特别的表示,只用农村人特有的热情劲头,邀我们到家里住。

    村里路窄,suv开进去没地方调头,王先生留下2个人守车,带着我们跟十七哥嫂进村。

    广西的村庄跟北方的村庄不太一样,北方地势平坦,村庄建在平地上,村民们大多聚居在一起,而广西多山、多丘陵,村民们的家分散住在山坡上,村里的小孩陆续从坡上跳下来,像看稀有动物一样围观我们,看得出这里的人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不太富裕。

    十七哥的家离村口不远,在一个宽大的斜坡上,坡上种满青竹,斜坡下正对着一个湖,我心想风水上这大概也能算是依山面水了吧。沿着石梯走,穿过小竹林就是十七哥的房子,修得相当气派,是那种老式的青瓦白墙,前后有三重,看上去很有历史感。

    十七哥寡言,十七嫂倒是健谈,她坦白地告诉我们,说这就是王先生祖上的房子,土改后分给了他们家,附近许多土地,原本也都是王先生家的。

    王先生点点头,不知是因为世面见得多,还是因为从小在外长大,对村里的土地感情不深,听到十七嫂说这些原本都是他家的财产,他也没有露出不忿或者傲慢的表情,还是一副好脾气的样子。

    当晚我们就在这里休息,这大屋里外打扫得十分干净,我也庆幸来的第一天没有想象中糟。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