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北水异闻录最新章节!
今天这个故事,是我一个发小讲给我的。
我的那个发小,就叫他柱子吧,其实我们是初一认识的,他从外地转学到我们这里念初中,那时经过政府几次拨款,我们村的学校反而成了附近几个村子里最好的民办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软硬件设施都挺拿得出手。柱子是因为家人工作调动跟着来到了我们这边,之后大家挺对脾气,就成了关系不错的死党。柱子跟我说的故事是在他小时候发生的,按他的意思也就是他十来岁时的事。
他的村子其实比我们村子还落后,落后必然就守旧,守旧这种事在特别注重形式的红白事方面尤其明显。故事的开始也是一场葬礼,按着他们村的风俗,葬礼除了本身的繁复外,有一个重点环节是请堂会。简单说就是要请一个草台班子来搭台唱戏,那时的这种草台班子很多,走街串巷的每个村子都有,少则十来个人,多则二三十个人,弄些服装行头道具啥的就可以组团卖艺求生。据说这些靠天吃饭的草台班子很多压场的角儿比如今的那些所谓艺术家水平差不到哪儿去,可惜没有门路,也就难有出头之日。一般办白事的时候并不具体规定草台班子要唱多久,这个就看各家的财力如何了,条件不好的唱一天,家里条件好的让唱一个月的也有。毕竟他们村子那时连电灯都没百分百普及,所以也是没啥娱乐活动,谁家办个白事别人家都很开心,因为有戏可以看了。
故事里这户人家柱子说印象里本来是要唱三天,这样的话,一般就是第一天唱诸葛亮吊孝或者卷席筒,打芦花一类符合主要气氛的剧目,之后两天就是自由发挥,演员拿手什么就演什么。事情发生在第三天,也就是本来定的最后一天。
那天好像演的是出三国戏,具体是哪出就不清楚了,大家都了解京剧舞台的样式吧?有个上场门有个下场门,就是出将入相那俩门,很多过场都需要用到这两个门,那天演戏到天刚要蒙蒙黑的时候,有一个情节是一个将领需要带着一队人马赶赴远方的目的地,在戏曲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就是走几个过门,大致就是将领带着几个兵,从入相门进去再从出相门出来再从入相门进去这样往复四五个来回,期间锣鼓点不断,用以表现路途很远,意外就是在这时发生的。其实谁都说不清具体发生意外的时间,甚至连舞台上的当事人都是过了会儿才发现的,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呢?就是在几个过门走完以后,将领领着士兵要集体站在舞台上再来个亮相,这时有眼尖的人事后说他当时就发现了,扮演士兵的演员,多了一个。
演古戏这种营生,不论哪个流派,大都是要满脸油彩的,那天扮演士兵的几个演员年纪都不大,十三四的样子吧。都还没到倒仓的时候,士兵在这出戏里本身也就是龙套,没台词,而其实台上扮演士兵的本来只有四个,也可能是六个吧,柱子那时年纪小,他也不爱看戏,对灵异事件也没兴趣,他的爱好只是单纯的偷看大姐姐洗澡,所以我让他回忆具体龙套数量他回忆不起来,让他回忆他小时候偷看过的大姐姐谁的胸大他倒是记得很清楚。
总之过了一会儿唱将领的那位声音忽然有点抖,有句唱跑调了,台下就起哄,结果一起哄就有人开始聊天,一聊天就有人说了出来,士兵怎么多了一个?然后传开了,大家都有点紧张了,因为在他们村子里,对于唱戏这种事一般都不会当作太吉利的事。简单说吧,不包括样板戏,唱戏肯定都是唱古时候的事,那么演员自然是扮演古时候的人,古时候的人其实还可以用另一个说法,就是已经死掉的人,一群活人装扮成死人在台上表演,其实按说是很晦气的,所以都往脸上抹上厚厚的油彩,争取不被认出来,不被活人认出来,也不被死人认出来。也是因为有这个原因,在中国的历史中很长的一段时间,演戏的戏子是被人瞧不起的,毕竟让好好的活人扮演死人一般人都不乐意干,这又不是在横店手撕鬼子。
也是因为古戏的这种特性,所以以前发生过很多跟舞台有关的灵异事件,这次多出一个满脸油彩服装统一的小兵,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但是他们戏子本身是很敬鬼神的,而这出戏想必台上那位也演过很多遍了,他很清楚人数之类的细节,所以才会紧张到跑调,而那时看戏的也都多少懂些这些事,大家都有点害怕了,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不知道谁通知了他们班子的头儿,是个四五十岁的汉子,汉子跑到观众席的前头,看了一会儿,背对着舞台,用食指嘘了一声,让观众都安静,然后又回后台拿出一个板子,背对着戏台,把板子上的字给观众看,板子上写着:都别动。其实那时柱子老家我觉得文盲应该是比我们村子还要多,不过还好大家都理解了班主的用意,都没动,然后班主上台跟乐队几位师傅低声耳语了几句,在看到几位师傅都点头后,班主退了出去。这个过程当中,戏还在艰难的进行着,然后班主一退下去,几个锣鼓师傅就换了曲调,又回到了出事那一段,就是来回走过门那一段,然后演将领那位似乎明白了班主的用意,开始重新走过门,几个演小兵的孩子估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也很乖的跟着将领开始一遍又一遍的走过门。走完完整的一遍,也就是四五个来回,就亮个相,发现数量不对,锣鼓重启,再走一遍,就这么反复了十多次,终于小兵的数量对了。那位将领气喘吁吁,整个人看起来都软了…
这时似乎事情已经结束了,那位将领有些累过头了,我觉得主要是心理压力太大,然后就看到他似乎要不演了,伸手想摘头上的头饰,忽然锣鼓点又响了起来,坐在前面靠近将领的一个锣鼓师傅小声又坚决的跟将领说了声:继续!估计这是刚才班主交代的,然后将领就打起精神接着演起来,一直到把这场戏完整的演完,说到这里我要提几个细节,首先来说按当天的时间,这时应该是已经天黑了,柱子跟我说那时他对古戏没什么兴趣,更感兴趣的是草台班子都会配的那种老式的柴油发电机,那个东西可以给舞台的灯泡提供电力,非常落后,只能驱动大概两盏发黄的灯泡,也仅仅是能让大家看清楚舞台。同时有个副作用就是发电机的噪音非常大,拖拉机一样的,所以即使发电机放在后台远离观众声音也很大,这时就是考验演员的时候了,演员嗓子不够好的话观众根本听不清,这样一来,演员演起来就会很耗费体力,一个是担心晚上演戏不吉利,另一个就是我上面说的这些物理原因,所以那时唱戏没有特殊原因几乎不在晚上,如果这次不是出了这些事,戏早就该散场了。另一个细节是因为大家都很紧张,所以台下在后来的一段时是鸦雀无声的。直到整场演完,锣鼓点正式结束,观众还是在台下一动不动,演员也保持着最后的亮相姿势不敢乱动,就这么安静了约一分钟,班主走上台,说了总结语,谢谢大家观赏,今天能走上这个舞台要感谢国家感谢党之类的客气话,说完带头鼓起掌来,然后观众反应过来开始陆续鼓掌,接着就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声音大的不得了,想必大家都在发泄心中的恐惧吧。然后演员谢幕,版主拿出一挂大红鞭炮,扔舞台上噼里啪啦的响了好久,接着观众才渐渐散去。这时就都不紧张了,还有好奇的去向班主打探刚才那是啥情况,苦主也去问,班主没说太多,大致也就是那时的老百姓都知道的那一套,应该就是有过路的小鬼贪玩之类的,说得轻描淡写,但是谁都记得当时班主也很紧张。之后苦主家给戏班结了帐,第二天戏班就离开了,据说从那以后他们村子里又有白事还是会找戏班按老规矩办事,但是故事里的那个戏班再也没去他们村子演过…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