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第三次打击(完)

月影梧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铁十字最新章节!

    Ps:今天还有一更,不过会晚一些……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看问题是有明显分歧的,很多时候甚至截然不同。就放弃列宁格勒这件事,华西列夫斯基的解读是出于军事需要——缩短了战线、节约了兵力,赢得了宝贵的重整机会,而朱可夫的解读是出于政治需要——斯大林同志需要试探一下德国人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试探一下国内民众对与德国停战媾和的接受度,以及如何看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问题。

    所以朱可夫的结论是,斯大林同志即便同意南北两路向心进攻,出发点也不是为了将战争继续打下去,恰恰相反,他在寻找体面而稳妥的媾和之路,而华西列夫斯基的拖延战术注定因不符合政治前提而不会获得采纳。

    就朱可夫而言,他其实还有一个最优选择,那就是立即利用现有的局势和条件迅速和德军媾和——因为英国人试图媾和的风声也已传了过来,一旦英国投降,东线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至于美国人,他不认为罗斯福有什么反扑能力,他们自己至少首先要解决马岛问题。

    实践证明朱可夫的猜想是正确的,莫洛托夫用一句“合格的总参谋长”来形容华西列夫斯基,就把这种“书生意气”诠释得淋漓尽致。

    不过,就如何媾和,斯大林显然还有不同想法,否则他也不会置朱可夫的“最优方案”于不顾,偏偏选择了次优方案,并且还琢磨着打上一仗。

    “对停战这件事,基层的同志到底怎么看?”斯大林虽然已从贝利亚手中获取了一些民间的声音,但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要再找别人印证或落实一下。

    “基层的声音很复杂。”莫洛托夫叹了口气,“一部分同志认为,战争进展到这个程度,红军取得军事胜利的机会极其渺茫,学习列宁同志签署第二个布列斯特合约虽然痛苦,但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这部分以领导干部、中级以上军官比较普遍;一小部分同志认为,战争打到现在,我们很困难,但敌人同样困难,继续坚持的话曙光可能会出现在眼前;还有极少的一部分同志认为,不能和敌人签署这种合约,但也不能再在这里坚持下去,建议将党和国家机构搬迁到远东和西伯利亚去,一部分红军化整为零,在沦陷国土打游击战——这个策略是借鉴了中国的例子,南京政府在丢掉大部分精华国土后不与日本和平,更不与日本傀儡政权发生关系,而是搬迁至西南地区持续抵抗。”

    按照莫洛托夫的概括:第一种意见是主张学列宁;第二种意见主张学巴黎公社,第三种意见主张学中国,不过他很巧妙地避开了自己的倾向性意见。

    斯大林把目光转向了伏罗希洛夫,后者回答道:“我个人认为第三种不是好办法,苏维埃和中国情况不同,远东和西伯利亚人口太少,甚至不到全国总人口的10%,而且经济基础羸弱,根本无法长期坚持。而中国的西南地区虽然发达程度比沿海要差很多,但差距并未像我们这么大,而其人口密度不算低,重庆政权在情况最恶劣的时候至少还拥有全国总人口的40%;至于第二种嘛,我认为要掌握斗争的策略……”

    所谓策略,其实就是指当初列宁如果同意党内多数派与德国硬拼到底,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立即就会变成第二个巴黎公社。伏罗希洛夫是斯大林心腹干将之一,打仗的水平完全辱没了元帅这个称号,但政治力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的水平完全超过了大多数人,不然最初五大元帅被清洗掉三个,另外一个布琼尼现在靠边站,只有他还活得有滋有味,要是没点水平,早就成了内务部的祭品了。

    斯大林点点头,伏罗希洛夫的意见其实很明确,第三条不是好办法;第二条是死路,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第一条了。

    “看来,大多数同志是赞同第一条办法的……”斯大林慢条斯理地说道,“这说明党中央前段时间的秘密行动和决定是得到群众拥护的,是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你们是不是这么认为?”

    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对望了一眼,又沉思了片刻,又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看到两人如此表态,斯大林不由得松了口气:刚才他这句话如果谁从表面意思上去理解,谁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傻瓜——比如可怜的华西列夫斯基就可能掉进去。斯大林这个问题的隐含用意是问这两个心腹手下:如果他代表党和国家与轴心媾和,是否能继续得到多数人的赞同?是否不会影响党的地位和领袖的地位?

    所以这两人要沉思后才敢点头,如果他们现在轻易点头,而一旦消息走漏出去遭到党内外群起反对,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很快就会被当成替罪羊推出去。

    “你和里宾特洛甫的和谈情况怎么样?德国人会不会突然变卦,提高条件?”

    “德国人的条件摆在那里,至少现在还没有调整。”莫洛托夫补充道,“相反,里宾特洛甫一再向我保证,希特勒没有彻底消灭布尔什维克的意图,更没有清算主要领袖的想法,他想得到的是一个排除了苏维埃,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权组织,为了排除对其威胁最大的竞争对手,他发动了这场战争。他表示,今后两个俄罗斯各自独立,弗拉索夫的伪政权将被他吸收到一体化的欧洲,至于我们,完全可以独立存在。”

    “他不是不想消灭我们,他是不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除非他打算再打上2-3年,死掉2、3百万日耳曼人。”斯大林冷笑一声,“之所以愿意和我们媾和,是因为他认为我们目前对德国已不构成威胁,他要集中精力对付美国,然后才能成全他的世界霸主迷梦。”

    “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伏罗希洛夫立即狗腿般地补上一句。

    “发电报给朱可夫同志,请他回莫斯科坐镇,中亚各国就承认他们独立吧,反正都是些鞑靼人。”斯大林毫不在意地挥挥手,“请他立即部署作战方案,我的目标是,动用4个方面军,140万兵力执行南北对进的进攻计划,威胁但不要与敌军硬拼,让希特勒意识到我们的力量,迫使他接受有利于我们的条款修改。”

    “需要请梅列茨科夫同志协助他么?”在前段时间私下的意见征求时,与朱可夫观念最接近的是梅列茨科夫,所以伏罗希洛夫有此一问。

    “不必,继续请总参谋长协助,整体战役由康斯坦丁同志主持。”斯大林顿了顿,“北线集群由梅列茨科夫统帅,南线集群由……”

    说到这里斯大林忽然卡壳了,他想到南面几个方面军司令员打得都不太好,一时间居然挑不出中意的指挥官人选,上次朱可夫推荐的巴格拉米扬也打得一塌糊涂。

    莫洛托夫咳嗽了一声,提醒道:“还是瓦图京同志吧,叶廖缅科脾气太坏,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太滑头,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同志资历不够,不过要给他配个高明一点的参谋长,同时政治委员也要得力一点。”

    “这建议不错,参谋长就让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什捷缅科同志担任,政治委员让赫鲁晓夫同志担任吧。”

    伏罗希洛夫也是连连点头:如果是以前,这种头衔大家都抢着去,现在形势不好,大家都对局势有些畏惧,连这些炙手可热的位置都变得闲置起来,谁也不想变成铁木辛哥第二。

    “关于合约内容,您想做什么修改?”

    “第一,需双方政权共同发表宣言,说明共同遵循民族自决的意见,同时在俄罗斯内部,本着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理解,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单独探索、分别见过,双方均承认是苏维埃联盟政权的独立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对外交往时单独称呼俄罗斯(孟)和俄罗斯(布);第二,两国边界以现有实际控制线为准,设200公里安全区,可由德军驻扎,但德军总人数不应该超过100万,驻扎时间不超过5年,孟什维克政权内有关外国军队驻扎人数不得多于30万;第三,孟什维克政权拥有独立的法律、军队、经济体系,双方之间贸易往来互不征收关税;第四,孟什维克政权总兵力不超过50万,布尔什维克兵力不超过300万;第五,苏维埃对轴心赔款总规模不超过100亿马克,分30年支付,按1:6的比例在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之间分摊,后两者之间互不索赔……”

    斯大林一口气洋洋洒洒说了10多条意见,从他毫不停顿的节奏来看,这显然是酝酿很久了:有些是以前模糊内容的澄清,有些是以前避而不谈内容的诠释,有些是完全增补和调整的内容。

    莫洛托夫点点头:“那我先以这份修改意见为蓝本,继续与德国人洽谈,混淆视线、掩护我军展开也好。”

    另外两人点点头,他们显然不知道,距离“曙光”战役的发起时间已不足20小时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