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飞入寻常百姓家

商狄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红楼读书郎最新章节!

    第96章  飞入寻常百姓家

    听到林妹妹的问题,陈恒回头朝着她笑笑,示意大家先上去再说。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一行五人,拾阶而上,才走进凉亭,又见三人。陈恒只认得妙玉,另两人却是第一次见。

    经过黛玉的介绍,陈恒才知道她们是扬州知府韦大人的家人,韦琦君、韦姝两姑女。

    凉亭内外,还有四五名婢女、三名老成持重的嬷嬷,负责看顾此次的聚会。

    其中一位嬷嬷,是韦家人特意派来伺候两位小姐的。

    像戏文里,那种孤男寡女共处一地的情况。放在讲规矩的大户人家里,是绝对不可能出现。

    难得讨了半日清闲的贾氏,半靠在窗边的软榻上。她将目光从手中的书籍上移开,只是微微一抬头,就能将凉亭内的情况一收眼底。

    见到女儿的客人都已到齐,她赶忙让身侧的婢女下去传话,可以给孩子们上些甜食、饮品等物。

    凉亭地势不高,却能将林府的庭院景色一览无遗。

    左侧是从苏州运来的太湖石,形态各异,讲究一个瘦漏皱透,浑然天成。

    涓涓流动的池水,藏在它的身下,又被远处的竹林覆盖。让人只能听见悦耳的水声,却找不到池水的踪迹。

    听说阳宅上,有藏水之说。陈恒对此没有太多了解,不知是真是假。

    在凉亭的右侧,则是围绕在百花丛中的小池塘。盛开的荷花,沿池面至远。在一片青绿色的水面尽头,一道青瓦白墙横在眼前。白墙上有花费诸多巧思,用笔墨画出的巨幅群山图。

    山峦叠嶂,有大有小,有远有近,它们倒映在青绿色的池水中。

    两景融成一色,真叫观者赞叹不绝。

    谁说扬州无山!浪漫的扬州人,这不是把山都画在墙上了吗?!

    陈恒想到凉亭上,林伯父亲手题的牌匾:林峰亭。

    真是有趣,有趣。

    书香门第果然是雅中藏景,景中有思。

    点点心思又透出一个巧字。

    众人稍稍坐定,韦琦君便迫不及待的拿出自己带来的宝贝,共有八个从粤省送来的玻璃杯。

    林黛玉组织这场聚会,也是为了让陈恒见一见此物。

    广东省广州府的知府沈廷芳,是韦应宏跟林如海的同年。他们那地时常有西洋船只经过,沈廷芳无意中看到这几个杯子,觉得十分好玩,就买下来,托人走驿站送至扬州来,给状元公开开眼界。

    韦应宏自己把玩过几日,又把它们送给韦琦君。这才有了,韦琦君带着玻璃杯来找林黛玉玩。

    西洋之物,在孩子们眼里毕竟是新鲜东西。

    就算游历过真真国的薛宝琴、薛蝌,也觉得此物十分不俗。

    陈恒的关注点却不在玻璃杯上。相似的、更高端的东西,他在后世已经看过许多。只朝着妹妹轻问:“广州的东西,还能走驿站寄到扬州来吗?”

    林黛玉素来博闻强记,只侧头一想,就回忆起平日跟父亲的闲谈,答道:“有官身的就可以用。”

    她见到兄长的眼睛微微一亮,忍不住给陈恒科普起来,“也不能经常用,一般驿站都是接驾文书、赶赴各地的官员、参加科举的考生为主。要是用的多了,朝廷的御史会参的。”

    林如海在官场上,走的就是言官的路子。林黛玉耳濡目染之下,对此类事情也算是了解。

    陈恒笑着点点头,只是觉得又对大雍朝了解一些。

    林黛玉却想起一茬,悄声问道:“兄长,还没回答我刚刚的问题呢。”

    此时一桌人,陈恒跟薛蝌坐在一起,宝琴坐在自家兄长左手侧,黛玉坐在陈恒右手侧,林珏又在黛玉的身边。只韦琦君、韦姝、妙玉三人在对面并排坐着。

    韦琦君看到陈恒跟黛玉凑在一处说话,立马不依道:“好啊,说好大家一起玩乐,怎么就你们兄妹俩躲起来说悄悄话。”

    她的侄女韦姝,亦在旁边点头,替自己的姑姑壮一壮声势。

    林黛玉瞧了陈恒一眼,见他微微眨动眼睛,才笑着对俩位手帕交解释道:“是说报铺的事情,前两日你们不也看到,有人特意在报上,出钱登文骂元和先生吗?”

    韦琦君、韦姝点了点头,这事她们也是清楚。

    景安日报,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是谁家办的。黛玉、宝琴,都没想过替自家兄长隐瞒。

    “说起来,好像是元和先生用的那些符号?”韦琦君也知道此事,她朝着报铺的两位东家寻问,“陈家哥哥、薛家哥哥,你们可知道元和先生的用意?”

    大家谁不喜欢听八卦,一桌子人大半都竖起耳朵。

    陈恒跟薛蝌对视一眼,知道此事还是自己出来说更方便些。两人心照不宣打过招呼,陈恒咳咳嗓子道:“那几个符号,我记得元和先生曾管它们叫标点符号……”

    林黛玉光听到头一句,已经忍不住拿起手帕遮住自己的嘴角,深怕叫别人看出自己的笑意。

    陈恒将此事的原委,简单给众人介绍下。

    原来自从《蜀山剑侠传》登报后,很多文人雅士,就注意到陈恒用的“,。:“”!?”等符号。

    陈恒深怕别人第一次接触这个,不了解符号的意思。还在每篇文的末端,特意做着各种科普。

    现在的正经书,主要用的标点符号就三种,一个大写的句号,类似o的形状,或是竖起来的一个小勾勾,最后一种是顿号:、

    光靠这三种符文,拿来读经书怎么够用。所以很多夫子教学生时,都是从句读开始。用红线划分出每句的隔断,再让学生们跟着读。

    这个就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要是没这样一个前辈在,给寻常人一套四书五经,他想要彻底读懂也是不太可能。

    知识的垄断,往往是在细微之处着墨。

    反而不是大部分人想的,那些高高在上的规矩和门槛。

    而陈恒在话本中使用的这些符号,就被许多文人雅士视作一种挑战。

    虽然只是一本上不了台面的话本,陈恒也在科普的末端解释过,这些符号只为话本阅读方便之用。

    可这些标点符号,实在是好用的很。让许多人一看,就一目了然作者的意思。

    陈恒会使用它也是因为蜀山是部长篇小说,如果不用现代符号,那在书写之时,会疲惫的很。《聊斋》毕竟只是短篇,创作起来不会太累。

    不过要是说他没有借机科普的心,那陈恒肯定也是有的。

    要知道现代标点符号,在这片土地上正式出现。就是上辈子,都要等到两百年后的戊戌变法,由康有为跟谭嗣同、梁启超起头。

    巧合的是,中国第一本民间报纸,也是出自这三人之手。也有说法,是指康有为一个人办的,此处不作争辩。

    <a href="http://www.biqizw.com" target="_blank">www.biqizw.com</a> 比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