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1515)

商狄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红楼读书郎最新章节!

    第170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1515)

    夏雨依旧,可今日扬州城内却热闹上几分。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申时方过,城内几家车行就车马齐出,赶至大街小巷各处。

    薛瑱派来坐镇的两名管事,拿着主人家给的宾客名单。一名负责分配事务,另一名就在纸上的名字后面画上圈,顺势写上负责客人家的车行和马夫的名字。这些人不仅负责接,回头还要负责送,两项做完,才能结算工钱。

    薛家今日邀请的人甚多,又有小雨阻隔。让客人们撑伞前来多冒昧啊,万一有淋湿到的地方,也败坏客人赴宴的心情。

    不过像薛家这样,直接包下城内的车行,也是着实夸张的过分。

    事情稍稍忙毕,两名管事就凑到一起,两人换过事务。又是一个负责点名,一个负责校对。

    “城东的陈家派人去了吗?”

    “陈少爷啊,第一批可不就是他们家嘛。”

    “城西的钱家呢?”

    “你说的是咱家大爷的同窗,还是江南报的东家钱东来家?”

    “笨,自然是咱大爷的同窗。”

    “也有,也有。”

    他们两人这头忙个不停,外头领过位置和客人名字的马夫,已经驾着马车在雨中穿梭。他们对城内的大街小巷熟悉的很,知道哪条路好走,哪条路可以绕过拱桥。

    沿路上,不得不冒雨出行的路人,见到一架架马车飞驰而过,卷起一帘飞鸿,撞上滴落的雨珠。

    如此热闹的场景,驻足的路人嘴里也是嘀咕不停。

    “这又是哪家大户要做场面?”

    “管他们的,反正又不请咱们。”

    “嘿,你不知道了吧,这是城中的薛家,要庆祝自家的孩子考中秀才。你们可别说他们没请咱。听说他们家在街上搭棚摆席,另置了五桌在棚内,凡是路过的人,只要跟门口的管事贺一声喜,就可拎筷子入座。”

    “啊……这?此话当真?”

    “自然千真万确。”

    “同去?”

    “同去同去。”

    马车抵达陈家时,陈家人还在商讨怎么出行。见外头传来车夫的询问,打开门的陈淮津看着面前的三辆马车,这才傻了眼。

    “这这这……”

    陈淮津看着家门口一字排开的三辆马车,还是有些被唬到的。谁能想到,薛家人竟然把待客之道做到如此程度。

    等到三名车夫禀明来意,陈淮津不敢做主,赶忙把事情转告给陈丐山。可陈丐山跟薛家也不熟啊,又把目光看向已经考中秀才的大孙子。

    陈恒大笑一声,就示意大家赶紧上车。跟薛家人还客气什么,他们家现在靠着报纸这颗大树,已非同日而语。

    随着景安日报的名头越来越响亮,终于到了转亏为盈的时候,接下来,只要不自己出昏招,就会一直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说薛家手里拿着一座金山,也不为过。

    一家人分坐三辆马车,考虑到陈家人口众多,派来的马车都十分宽敞。人更多一些的男丁坐前两辆,女眷们坐后一辆。

    虽然都是去薛家,可彼此进门的位置又有些不同。

    陈恒在路上想,薛伯父此次行事如此高调,不知是否有借此,为自家扬一扬名气的打算。毕竟为了薛蝌能在扬州参加院试和乡试,他们家算是悄悄将户籍迁过来。

    这过程虽跟后世有出入,也大差不差。只是这么做,算是暗地里开始跟金陵薛家做切割,只是明面上还没做分家的举动。等到薛家由薛蝌掌权,薛蝌的孩子对位自称一声扬州薛家,也并无不可。只是有没有人认识这个招牌,就是薛家二房自己的问题了。

    路上,陈清岳跟陈寅最是好奇,一会摸摸这边,一会看看那边。他们都是第一次坐马车,陈恒不免给他们科普一番其中的事情。

    待兄弟三人刚刚聊完,马车也到了地头。陈恒才从马车上走下来,又被薛家人惊了一会。薛伯父竟然命人从大门处搭出一片遮雨小道,倒叫宾客们省了撑伞的功夫。

    奢侈啊,奢侈啊。

    陈恒看的一阵大笑,带着有些不安的家人,在薛家下人的引路下走进大门。周氏她们的车架,果然去往另一个入口,应该是为了区分男女宾客。

    跨过门槛,沿着游廊走出一射之地,陈家人就来到设宴处。只见此处宽敞的庭院内,用一块巨大的红布遮在头顶,小雨敲打在布上,不见一滴雨落下。

    行至堂内,数根笔直且刻有图案的翠竹顶在红布下,以避免雨水在客人头顶聚集。竹下是数盆景观围绕,在这片艳艳红院里,与外头的美人蕉、君子竹、秋海棠遥相呼应,倒让景色瞧起来舒适许多。

    数十张圆桌子井然有序的分布,又留出足够的空隙供人通行。将不善言辞的长辈安顿好,陈恒就提着礼物,跟下人说过一声,让其给自己带路去见一见主人家。

    绕过庭院内的桌椅,沿路走进大厅内,此处又有一张大方桌,应是为了招待贵客之用。甚多下人躲在暗处,应该就等客人抵达,就出来在客人身后服侍。

    陈恒原本的位置也在此处,他如今是个秀才,又是薛蝌同窗,还是本次案首,是有入座的资格。

    可陈恒挂念着家人,私下找薛蝌提过一次,薛伯父就同意了晚辈的换座要求。

    这次再见到薛伯父,薛瑱的脸上红光满面,可谓光彩照人。笑着收下陈恒的礼物,也不去问其中何物,直接叫人拿去放到薛蝌书房,足见重视。

    趁着其他宾客还未到,薛瑱拉着这个晚辈,聊了又聊。他一个主人家,反倒连连跟陈恒道起谢谢。一是因为陈恒今日辅导薛蝌,助其考下功名的辛苦。二嘛,自然是为报纸。

    只是后者不便明说,薛瑱大致提了提,陈恒听懂,也就罢了。

    “回头记得跟伯父喝一杯。”薛瑱拉着陈恒的手,不住的拍打着手背,“今日我跟蝌儿,还给你准备了一份惊喜。”

    “啊?!”陈恒没反应过来,这还有自己的事情?

    “哈哈哈,去好好吃。要是有什么喜欢吃的,就直接跟下人说,让他们单给你做一份。不许跟伯父客气,知道吗?”

    眼见有新的宾客入门,薛瑱这才放下陈恒的手,往那人面前迎去。

    摸不着头脑的陈恒回到外头的座位,此时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客人被马车接来。左右还有会等,他就跟两个弟弟研究起薛家设宴的妙处。

    先是脚下铺着红布的地板,踩上去软硬适度,如履平地,又不见半分水迹。应该是在下面垫了隔离雨水的干草等物,只是好奇这份硬度从何而来。陈恒想不明白,准备以后有机会问问薛蝌。

    他又往远处看去,在庭院深处,正对着大厅门口的位置,一处戏台正被府里的下人再三检查。

    这样规格的宴席,戏曲歌舞自然是少不了。只这戏台周围,亦被盛开的百花围绕,更叫人看的着迷。

    陈恒跟陈清岳、陈寅三人看的过瘾。一旁的陈丐山,却有些坐不住。觉得屁股一阵痒痒,想站起来走走,怕自己找不到回来的路。想扭扭身子,疏解心中的不适和紧张,可又怕引来旁人别样的目光。

    陈启的情况跟他爹差不多,只有开茶铺的陈淮津最轻松。他将父兄的紧张看在眼里,心中早就笑开了花。可面上却假装自己不知道,就是不出言疏导劝慰,着实可恶。

    待外头鞭炮声一响,宾客们来的差不多,就可以开宴了。桌上的待客干果等物,也被大家吃的差不多。从远处跑来一个个手提食盒的下人,有序的穿梭在各处。

    头一道菜就是胭脂鹅脯,这是广东那边的名菜,香甜可口,很受席内孩子们的喜欢。

    第二道菜是酒酿清蒸鸭子,切块的鸭肉受过糯米酒和盐的腌制,佐以浓汤以衬其味。吃一口酥软的鸭肉,喝一口浓汤,真叫人赞不绝口。

    小吃两口荤菜,那垫肚子的家伙菜跟解腻的素菜,也得抓紧端上来。

    豆腐皮包子是扬州的名菜,也少不了五香大头菜的出场。横切三刀的大头菜,跟酱料、陈醋拌在一起,滋味妙不可言。

    再配上戏台上传来的《金榜题名》,让喝了几口绍兴老酒的宾客,好似过上神仙生活。

    妙,妙,妙。

    与薛家的宴席一比,陈家跟钱家的流水席也算不得什么。可他们好歹是办完,就苦了下一个江元白。陈恒想到此,不禁哈哈大笑。

    鹅有了,鸭也来了。那鸡自然是少不了。宾客们翘首以盼,等着下一道菜。都好奇走南闯北的薛家主人会端出什么菜式,井然有序穿行在桌子间的下人,已经提着新的食盒上来。

    桌桌都有一份,端上来一看。竟然是香味扑鼻的酸笋鸡皮汤,这是给宾客们解渴的吧。大家暗叫新鲜,立马打过一碗鸡汤,只一口,就有鲜美冲击着喉腔顶部。

    陈恒的左右手,是陈清岳跟陈寅。这俩弟弟今日都很乖,也替照顾他们的陈恒省了不少力。给他们打碗汤,陈恒自己也抓紧喝一口,果然不凡。

    下一道菜是油盐炒枸杞芽儿,这道菜酸甜可口,色泽鲜丽,看着叫人不愿动筷。陈恒瞧着它,却想起一位故人。

    他记得,黛玉最是喜欢这道菜。这么一想,陈恒又一次惊觉,这个小妹妹已经离开这么久。

    希望这次有伯母的陪伴,能让她在贾府中过得顺心一些吧。

    “大哥,大哥。”陈寅拉着陈恒的袖子,指着新上来的菜,“我要吃。”

    “好,寅弟乖。”陈恒笑笑,拿起筷子起身。

    …………

    …………

    梨香院的席面,其中的菜式,是宝钗亲自选定。她的心思跟黛玉一样聪慧,却都藏在暗处。

    等到贾府的厨子料理好菜样,由食盒端上来摆好。众姑娘只要伸伸手,就能夹到自己喜欢的菜式。

    史湘云跟探春喜爱的烤鹿肉必不可少,不过这道菜的食材——鹿肉,这个季节的贾府却是没有。还是前番王夫人带薛姨妈去王府时,王子腾让两个妹妹带回来的。

    今日刚好宝钗设宴,就拿来款待各位姐妹,算是便宜了这些姑娘。

    牛乳蒸羊羔,是贾母最喜欢的大补之物。府内的下人,也只有晴雯袭人这样身子有些虚的人,才能偶尔吃上一些。此道菜,也在宝玉的面前。

    在这道菜的旁边,是贾宝玉最喜欢的鹅掌鸭信。选用的是新鲜的鹅掌和鸭舌,靠鸡汤一遍遍煮烂,最后入口时,三种鲜味俱全。再沾一沾香糟汁,更是难以言说的美妙。

    贾宝玉吃的高兴,连声唤人上酒。史湘云最是积极,逢酒先干三杯解馋。林黛玉却不敢多喝,临行前,父兄多有交代。叫她少喝酒,少吃性寒的食物。

    初到贾府时,林黛玉也只放在心上,吃到兴头上却不曾多注意,只在事后懊恼自己贪嘴。如今分别久了,反倒常常想起父兄的叮嘱,突然开始言听计从起来。

    所以说啊,女儿家的心思,真叫人想不明白。

    <div  class="contentadv">        酒过三巡,宝钗今日做主客,话比往日倒是多得多。她坐在宝玉身边,一边观察着对方的动静,一边带着姐妹们聊天,好让气氛不会冷却。

    只是今日席面上,有王熙凤、又有贾探春、史湘云,这三人凑一起,那就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热闹非凡。

    她们从开场就没停过嘴,王熙凤坐在宝玉的另一侧,她的旁边是探春,探春的旁边是湘云,湘云之后又是黛玉,然后才是迎春、惜春两位。

    大家围在一起,只是无话不说,无话不可谈。可偏偏贾宝玉的目光频频往身侧看去,他注意到,今日的林黛玉有些沉默和少语。

    见她如此,宝玉还以为她心情不佳,又把刚刚隐下的话题拿出来,重新问一遍,“诶,你们刚刚说的小三元是什么意思?”

    他原是想让林妹妹代为解答,好让对方多说说话。可黛玉却置若罔闻,桌上的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

    此问,好答倒是好答。只是要怎么回答的妥帖,就有了难处。这一桌子人,能做到滴水不漏的人只有三个。

    一个不想答,一个不愿答。也只好由王熙凤这个当家奶奶,出面替宝玉解惑道:“这小三元啊,就是县、府、院三试都是第一,考中就是秀才了。”

    王熙凤虽常自谦没读过书,可真能嫁到贾家的儿媳,王家亲力培养出来的晚辈,怎么可能是没读过书、不识字的无能之辈。

    她说的书,只是男人们常读的四书五经之物。寻常的书跟字都是识的、也看过。在优渥的环境下长大,她的见识也差不到哪儿去。

    一说秀才,贾宝玉可不就懂了嘛。可他还没开口,王熙凤已经继续道:“我们家是武功起家,你不知道也正常。也就是这两年天下太平,大家的心思都在读书上。你要真想看热闹,等到秀才考中举人、进士,他们出来状元游街时,你还能站在自家亭台里看到呢。”

    会说话就是了不得,短短几句话,既表达了自家超一格的身份地位,又点出了秀才的进路艰难尚远。

    别人费了巴劲的才能到京师一次,你这贾二爷生来就在此。状元游街,也不过是你眼中的风景,你还跟一个不在场的人较劲什么。

    被王熙凤这样一点,贾宝玉立马醒悟过来。他天资绝对是聪明的,只是长在后宅温柔乡中。此一生都未见风雨波澜,又整日被佳丽环绕迁就,这才会稍有些不顺心,就爱发作些脾气。

    王熙凤却知道,这位二爷本性也不坏,只是还未真正开智。毕竟才十三岁,孩子还小嘛。来日方长,以后长大,说不得就有一番本事。

    <a href="http://www.biqizw.com" target="_blank">www.biqizw.com</a> 比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