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好你个林如海

商狄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红楼读书郎最新章节!

    第218章  好你个林如海

    翌日,天色尚是黑灰。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林府内的下人,就已经掌灯忙碌。今天,对林家来说是个大日子。家里有两个老爷要一起上朝,这事,放在京师哪个人家,都是值得夸耀的好事。

    曾随陈恒一起去过沈州的管事,担心少爷第一次上朝误了时辰。在准备老爷出行的马车之际,特意绕行到西侧小院中,敲了敲陈恒的门。提醒道:“少爷,您该准备上朝了。”

    “嗯,许伯,我起来了。”陈恒的声音从门内传来,管事这才放下心,自去前头继续忙碌。

    听到外头远去的脚步声,陈恒站在梳妆镜前,正让信达替自己做最后的检查。这小子昨日特意找府里的管事请教过官袍的穿戴,也不知怎么打听的细节,刚刚穿衣的时候,可是麻利的很。

    等把蓝袍穿戴完毕,陈恒才用手固定住摇晃的幞头,信达已经捧着一条素银带上来。其上各种玉牌,分别是:三台、圆桃、排方、铊尾。共二十个长短、形状不一的玉牌,镶刻在素银带上,光是拿在手上就有沉甸甸的感觉。

    当信达帮着系好腰带,陈恒不得不用一只手将其拎住。蹬了蹬脚上的皂靴,精神抖擞的陈恒,再看向镜子里的自己。一身蓝色官袍上,绣着鸂鶒展翼戏水的补子。

    少年端正俊朗的容貌,如此打扮过后。就连信达看到,也是赞叹不已:“二哥还是穿官袍的时候最神气。”

    陈恒转过视线,看着信达眼里的美好期望。伸出头将胸前的发带拨到脑后,忍不住笑道:“人靠衣装嘛。换个人来穿这身官袍,也是神气的很。”

    信达摇摇头,笑而不语,他知道自己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两人都未多话,只领了前后步出门,一路到了林家正堂,林伯父已经领着妻女在此等候。

    师生才碰上面,林如海又勾了勾嘴角,对气宇轩昂的学生点过头,才跟身边的贾敏、黛玉道:“记得回头补个觉。”

    “好。”贾敏点点头,她对这种生活节奏已经熟悉的很。只林黛玉将堂内的陈恒看了又看,看着神色沉稳的兄长,她突然明白什么叫渊渟岳峙,琨玉秋霜。

    “恒儿,我们走。”

    一身绯袍着身,林如海一肃目,身上开始散发二品大员的威严。

    “是。”陈恒轻声应过,紧跟着老师的脚步离去。

    天色还是昏暗,通往中庭的小路上,少不了提灯引路的下人。贾敏、黛玉守在门口,只注视着两人远去的背影,等再也瞧不见,她们才相视莫名一笑。

    …………

    …………

    朝廷有规,京中二品大院以上,才可以骑马、做轿。三、四品只能骑马。四品以下的官员,只能骑骡、驴等上朝。

    陈恒虽是七品官,但蹭着林如海的光,坐在马车内还算轻松自在。这事不大,御史看到不会多管。只要你家有个肯捎你一路的二品大员,谁会跟朝中大鳄争个对错。

    一路上,师生二人都没说话。他们俩性子内敛,该提点的事情,到了宫门处,自然会有人来说。先是在大明门下了马,又要走上千步,过承天门、端门,直到午门处才能歇息。这条路也叫千步廊,也是每个地方官最心驰神往的道路。天下不知道多少人想走,还没这个机会。

    等抵达午门处,此处已经有不少官员聚集。来的最早的,一定住的最晚。其中以蓝袍官员居多,陈恒在此处多等了片刻,才跟着林如海去值班的文官处点卯,验明官牌。

    气势恢弘的午门到不必多说,只说两侧的游廊,是为了百官等候时,做遮风避雨之用。林如海领着学生,来到左侧文官聚集的地方。将陈恒推到一个蓝袍官员面前,介绍道:“这是你们六科的付大人。”

    “付大人。”陈恒忙主动行礼,六科给事中虽无上下之分,但有前后之别。对于官场上的前辈,客气些是应该的。

    付清源年岁不大,约莫二十多岁。他昨日也听闻陈恒的事情,知道这位后进,是陛下眼前的红人。本朝到现在,能以举人身份担任给事中的人,实在屈指可数。是故,也不会拿着前辈的身份作怪,只客气道:“同殿为臣,陈大人无须多礼。”

    这个地段不是二品大员该待的地方,林如海给他们介绍过彼此,就直接转身去往前廊。那里才是绯袍大员该待的地方。

    陈恒就老实了,跟在付清源身后,询问着早朝时的注意事项。诸如站班的位置,发言顺序等等。这些官场门道,没人引路、详细提点,全靠自己慢慢揣摩,肯定会出错。

    各部各科中,就属六科的人最少。连付清源在内,共有五名六科给事中在。再回头看看户科,呵,他们的人就多了去了。除了郎中,更有不少穿绿袍的主事在。

    随着人群来的越来越多,围廊上逐渐有了八、九十人的规模。今日正是五日一次的御门听政,等到天色蒙蒙发亮,宫门处就传来响亮的挥鞭声。

    这是要上朝的信号。陈恒一收心神,紧跟在付清源身后。午门正面有三个门洞,正中间是留给皇帝的,旁边的两个走的是王公。其他文武百官,一律按左文右武的分布,依序通过两侧的掖门。

    过了午门,就是空阔的奉天门广场。广场上有五座金水桥,文武百官们沿着各自的桥面前行。打头的是首辅顾崽庸、总领五军都督府的王子腾。在他们身后,是一群穿着绯袍、蓝袍的官员。最前列的几位次辅、各部尚书等等。

    众人浩浩荡荡来到奉天门前,负责维持秩序的龙禁尉,早在场中预留出大臣们站立的地方。旌幡飘舞,光柱刺破云层,照在奉天门前的石狮子上。石狮子分雌雄一对,雄踩绣球,雌踩小狮子,倒是好辨认的很。

    在付清源的眼神示意下,陈恒找准自己的位置站立。连忙松开腰带,双手持着笏板。开始眼观鼻,鼻观心,做起老僧入定的架势。

    萧瑟的秋风中,当准备好的百官静默片刻,涂过蜜蜡的鞭声再次响起,李贽也从奉天门后走来,坐上御座。

    待百官行过礼,陈恒的第一次朝会也就开始了。不过叫他略感失望的是,朝会上并没有说到特别有用的东西。秉持着国人一贯大事小会、小事大会的规矩。

    能拿到朝会上说的事情,要么已经想好怎么办,大家走个流程。要么过于棘手,大家借着朝会,继续扯扯皮。也让其他同僚下属们,有些参与感。但真正拍板,拿出结果的会议,一定是在临敬殿内完成。

    今日的议题,有点多。一是讨论朝廷新成立的主管海运的衙门。这事已经拍板,拿到朝会上,只是为了辩一辩叫什么名字,由哪一部来管。这事就有的掰扯了,先是吏部跟户部吵,然后是户部跟兵部吵。

    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像陈恒这样的官员,当个看客就好。他今天要是跟着兵部的人上朝,说不得还得下场道上几句。哦,不对。兵部制书令,若没有上峰额外授意,是没资格上早朝的呢。可惜可惜。

    不过这事,昨日李贽早跟几位尚书交流清楚。他的裁断,来的很快。三言两语,就让户部的人将活捞走。果然,部里人多,还是有点用哦。

    其后,就是各部门汇报诸事,交代下部里最近的公务。以吏、户、礼、兵、刑、工的顺序,然后就是督察院、大理寺等等。只要没出事,六科甚少在此时说话。

    讨人厌的御史,最是可恶。每每这个时候,就抓着各部的错处说事。他们跟六科不同,一个管言行,一个管事务。算是李贽的两双眼睛,盯着朝中群臣。

    等到太阳高照,陈恒在奉天门前已经站了一个多时辰。如今是秋天,他还能顶得住烈日照耀。等到寒冬腊月,这场面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怕。

    各项事宜说完,也就到了散朝的时候。随后,就是李贽离开。各部尚书,让左右侍郎领着孩儿们回家,自己则继续奔赴临敬殿,讨论刚刚没结果的议题。

    前后没捞到一句话,陈恒正要晕乎乎的跟着大家出门,就被好心的付清源提醒道:“陈大人,伱要去哪儿?”

    “回……哦哦,我的错我的错。”陈恒晒笑,他才反应过来。六科的值房,就在这奉天门的广场上。

    “走,我带你去。”付清源笑笑,就在前头领起路。

    跟设在宫门外的诸多衙门不同,唯有六科的值房跟内阁一样,都在午门内。内阁的班房叫文渊阁,在文楼的前端。六科的值房没有名字,只在后头点出几个房间当坐班用。由此可见,李贽对六科的重视。

    进了自己的新家,陈恒见此地空余位置颇多,便问了付清源何处有人后,寻了个靠内不起眼的位置,将自己藏在深处。

    连他在内,如今的六科给事中共有六人,分别对应着六部。这官员的数量,真是少的可怜。不过这衙门,人数向来就少。

    前明洪武年间初设时,才十二人。后续有增有减。等到本朝,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几人,少时也就十人左右,全看当朝皇帝的心情。

    如今是九月二十三日,再过几天就是李贽的好日子。朝中各部官员,都有意在此时挑些喜庆事报一报。这是人之常情,六科的人也不会在此时挑大家的麻烦。

    <div  class="contentadv">        陈恒是初来乍到,临到放衙前都只做个陪客。一边听着付清源介绍衙房内的各处,一边慢慢跟同僚交流感情。

    …………

    …………

    临到放衙前,林如海正在房内收拾着今日的公务,外头却突然传来轻咳声。还不等他答话,韦应宏已经笑呵呵的推门进来,亲切道:“如海,我就知道你还没走。”

    林如海抬抬眉,都察院的衙门离礼部可不近,中间还隔着一条棋盘街呢。到底是好友上门做客,左都御史放下手中的东西,又将韦应宏请到堂下,两人共坐一处。

    “韦兄特意来此,可是有什么要事?”

    “哎,这话说的,没事就不能来你这坐坐?”

    韦应宏的一番话,说的林如海哭笑不得。他们俩谁跟谁啊,韦应宏拿反话做答,明摆着有求于人。

    <a href="http://www.biqizw.com" target="_blank">www.biqizw.com</a> 比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