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季舒城

云水山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天拢山记事最新章节!

    大青王朝,梅花村。

    一户还算殷实的人家,姓季。最近得了一个男丁,是季家的长房长孙,取名为舒城。

    季舒城生下来就白净,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就像观音座下的金童,不仅季家人看着欢喜,连旁人看着也很喜爱。

    听说季舒城出生的时候,霞光万丈,那天的太阳大如盆,灿烂却不炽热。月亮也如脸盆般大,圆月皎洁如昼,还不是月半的月亮就已经圆了。一直照着长房那间屋子,透亮透亮的。

    生季舒城的时候,院中的花叶瞬间开得繁茂,就连季大爷种死的那棵梅花树,也奇迹般的活了,并发了新芽。

    这些事季家人捂得好好的,但认定了季舒城是有来历的孩子。也许季家的兴盛就要靠他了!于是,在季舒城还是婴儿的时候,季家大家长已经决定倾全家之力,来培养这个来历不凡的孩子。

    梅花村位于大青国的南方,还算富庶的省。这里经商贸易很发达,文风鼎盛。哪怕梅花村这个位置比较偏僻的地方,识字的人,都占了全村的半数。

    这个叫希省的地方,有山林有平原,也有水泽。最着名的是这里的梅花和荷花,每个城镇村庄的梅和莲花,都不一样。各有特色,景色也各不相同。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包括很多喜欢游历的人。

    希省,在大青国,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这里的姑娘,也长得十分娇艳。东南西北的性子也各有不同,要说相同的那便是男女都有一身白皙的皮肤,眼睛也普遍的大。说话的腔调比较婉转,轻声细语的多。

    希省除了出产好酒、美食,也是梅树和莲花最大的买卖地。全国八成以上的梅树和荷花,都是出自希省。而这个地方以梅花、莲花命名的村多的数不胜数。

    为了区分,于是就冠上了姓,比如王梅花村,李荷花村之类的。

    而季家所在的梅花村,没有冠姓是因为它是一个存在了很久的古村。从很久以前就叫梅花村。这里的梅树,多半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梅。很少有拿来卖的。

    这个村子,整个村里村外都是梅树。红梅、绿梅、白梅,三种,从寒冬腊月到第二年二月,都有梅花开放。

    每家每户的门口或院子里,也有好几棵梅树。甚至菜地旁、中间都有梅树长在那里。梅花村的村民宁可让路,都不会砍梅树。

    这里的村民虽然世代居住在此,但都是杂姓。没有庞大的家族,也没有宗祠。经过几代繁衍,也只是这些姓多了起来,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

    说来也怪,这里的村民,从小身上就会自带一股梅花香。每个人带的香气也有细微的区别。有的香气偏甜,有的香气偏淡,有的香气偏涩,有的香气偏浓。有的是纯粹的梅花香,有的夹杂着一丝别的花香,甚至竹叶香。有的还带着果香,有的带着木香。

    总之,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香气,再浓也是淡淡的。再淡,那香气也会扑鼻而来。所以,梅花村的姑娘在希省很受欢迎,这种自带香气,又让人感到敬畏。

    季舒城就从小带着一股清冷的淡淡的梅花香,说是纯的梅花香,似乎又和旁人的纯粹香气不一样。说一样吧,感觉那股香中,带着一丝庄严。就像是不可亵渎的神只般,就一丝。

    周岁的季舒城,在季家办的抓周上,表现的很出色。一手抓了毛笔,一手抓了一方印。大伙儿很高兴,直说以后季舒城,既会读书又能管家。说不定还能当官呢!

    三岁的时候,季舒城确实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聪明。什么事都记得牢牢的,什么话听一遍就记住了。第二天也还能问:“昨天的话还算数么?”这是他爹哄他说带着去镇上玩的话。

    季舒城的爹和季老爷一样,做一些培植花草的事务。所以别的人都是种菜,他们是做花圃。

    近些年还是小有积蓄,父子俩更是想再进一步。

    季舒城还有两个姑姑,都已经出嫁。一个小叔,如今还在书院读书。离家远,在希省,三岁的季舒城也只见过他两面。

    季老爹和季老爷没有他小叔的运道。

    季老爷很小父母就去世了,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后来出村凭借着自己嘴巴甜,学了种花草的这门花匠手艺。在外边赚了点钱,又回到村里建房、买地,侍弄花草。

    为了报答村民,还出资给村里修了条路。让去镇上的路好走了许多。都可以用牛车了!后来村民给他介绍了一户不错的人家,成亲后不久就生了季老爹。

    那个时候的季老爷还比较意气风发,都想好了怎么培养儿子。然天有不测风云,在季老爹五岁时,因为一个意外季老爹的花草生意赔的血本无归。

    好在季老爷的岳家得力,资助了些钱财让他度过难关。只是季老爹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辍学。这是季老爷最大的遗憾,他的长子因为他的贪心,受了罪了。

    季老爷卷土重来,再也不似以前的野心勃勃。主打一个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时光,又挣到了不错的家底。本来后面他想让季老爹读书的,可季老爹亲眼所见父亲的辛苦,读书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于是季老爹放弃了读书,和季老爷说对读书不感兴趣,他更喜欢花圃。所以,季老爹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季老爷跑花圃生意。而季小叔出生后,季老爷怎的也想改变门楣。季老爹跟着跑生意这些年,也明白自己爹的心情,也全力支持自己弟弟读书。

    好在季小叔也算争气,不算有读书天赋,但是上进。

    就这样等到季舒城的到来,季老爷心里燃起了希望。想着临到老的这刻,也要不管不顾的拼一把。让大孙子能读书、当官。他们能给季舒城做的就是保证钱财上,能一路供应上去。

    季舒城四岁,季老爷不顾季老夫人的阻拦,带到学堂去了。季老夫人,李翠花很不满,说:“那么丁点儿的孩子,能知道什么!”

    季老爷瞪着她,语重心长的道:“你呀!妇人之见!”

    其实季舒城的娘,赵小荷也有些不满,毕竟儿子太小了。只是自己公爹和丈夫态度那么坚决,她 也不好说。再加婆母都劝不住,她也只能眼泪汪汪的给孩子缝书包。